处在风口浪尖的浙大

一味地打造网红校园,最终被网络舆论反噬

期与浙大相关的热词有「强奸」、「留校察看」等等。原本这件事是从校内论坛曝光的,然后有学生将其发到了外网的公众平台,流量大师们将其与民族、女权之类的敏感热词相关联,将事件进一步扩大。时至今日,该事件的火爆程度令人惊诧。

对于该事件应该如何处理我不做过多评价,我不是学法律的,也没有认真研读过学校相关规定,把这件事留给专业人士做才是正确的选择。我想在这里议论的是该事件发生后的浙大学生、网络舆论、学校领导三方的行为。

浙大学生

最先发现这件事的人是一位因疫情封校在学校中无聊到浏览学工部网站的同学。他把自己的发现分享到了校内论坛里,不知道被谁散播到了外网之中。学生们对于学校长期封校的行为十分不满,怨恨的情绪不断增长。学校的领导一派官僚作风,制定了毫无意义的封校措施,限制浙大学生们自由出入校门,却没有限制外来人员的自由。暑假来临,校园里的教职工都放假回家,大部分的食堂也关门大吉,校领导没有把浙大学生当做人一样看待。因此,所有的人都希望学校能够像天津大学和南京大学一样上一上热搜,让学校重视校门开放的问题。

谁也没想到,上热搜的并不是讨论是否解封学校的话题,而是有关强奸的话题。许多人觉得浙大的学生应该会站在学校的角度,维护学校的声誉,但我们并没有这样。很多人的心中有一种幸灾乐祸的感觉,却又有一种无奈。作为浙大的学生,我们希望学校能够公开公正处理任何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求仕创薪」。该事件对于学校声誉影响很大,我们希望学校能够借此机会反思自己的行为,更好地建设学校。

网络舆论

很多网友对这件事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许多媒体将这件事扯到了少数民族的优待问题中,试图将该事件上升到民族对立。他们不知道法院应该如何判决这样的人,他们也不知道学校负责处理该事件的部门是谁,他们只知道强奸犯需要受到严惩,如果没有受到严惩,相关负责人就是包庇。他们只是从各种蹭热度赚流量的媒体中得到这件事的一个碎片,然后将自己打扮成对社会负责的优秀好青年。

他们嘲笑道,西湖的水那么深,西湖的法院能有多么公正;他们嘲笑道,在包庇强奸犯的大学读书的,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众多网友对浙大学生冷嘲热讽,从对学校的批判上升到了对浙大学生的人身攻击。

在招生部做志愿者的学生们,本应在电话中接到家长们对专业的咨询,却接受到了一天骚扰电话的辱骂。他们作为志愿者,不能反驳,只有用最和蔼的语气回应,这些替学校挡枪的志愿者们做错了什么呢?在各大视频网站分享开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视频的新生们,本想在评论中看到网友们对自己的鼓励,得到的却是各种阴阳怪气的评论,劝他们退学重考其他学校……

对于该事件的看法,客观的人也不少。作为一个浙大的学生,我试图以一个客观的角度评论他们的行为,他们却在自己的帖子中果断删除了我的评论,只留下那些肮脏的谩骂,似乎为黑而黑才是正确的选择。他们并不是想得到正义,而是想要得到混乱,在混乱中满足自己——看,这场混乱中我也出了一份力。你无法向他们解释什么,你想要表达任何客观的观点,在他们看来都是包庇,都是洗地。

我国互联网网民的受教育程度并不高,很多人甚至还未成年,他们并没有完全接触到事情的真相,而是被各种媒体带了一波节奏,然后就跟风起哄,在一些蹭热度的视频下方阴阳怪气,发表一些莫名其妙的言论,试图站在道德制高点去声讨一所自己无法考上,自己根本不了解的高校,试图以此来得到内心一丝丝的优越感,认为那所著名的高校也不过如此,那些高校的学生也不过是人渣罢了,自己的道德观念要比他们强。如果你作为浙大的学生,非要和他们争论出谁对谁错,那么你肯定处于一个劣势地位。因为你处在这件事发生的漩涡之中,而他们只是在岸边瞥见这个漩涡的人。他们最多会拾起几个石头,投向水中,试图在漩涡中激起更大的浪花,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这个漩涡到底是如何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认知是存在差异的,而认知的鸿沟是无法用言语来填补的。

学校领导

学校没有想到这一天的来临,自己辛辛苦苦打造的网红校园,被网络舆论破坏到灰飞烟灭。

学校的做法和以往面对各种突发事件一样,先保持沉默,然后发表一篇毫无任何意义的声明,表示学校相关部门正在处理。这件事学校终究是做错了。学校保持沉默,错过了事件回复的黄金时间,让越来越多人质疑。

学校做错的事还不够多吗?去年玉泉校区集体食物中毒,学校发布一个说明,表示将进一步调查发病原因,到现在也没有后文。学生在食堂的食物中吃出了一枚铁钉,吃出了一整只蟑螂,学校后勤集团并没有任何整改的迹象。学校私设健康码限制学生出入校园,对学生进行「假闭环管理」,在出校审批上层层刁难,对校外人员却疏于监管,牺牲学生的利益去服务社会人员……

校领导们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举着「求是创新」的口号,做着「求仕创薪」的事。学校在官媒上宣传豪华的餐厅与建筑,试图打造网红校园。学校一味地寻求「创新」,创办各种创新创业大赛,强制让许多不想参与创业的学生参与创业课程的学习,参加创业比赛,却忘了竺可桢老校长所说的「求是」。「求是」才是浙大之根。


竺可桢老校长在 1936 年的开学典礼上讲过:

世界上万事万物统有他存在的理由,朱子所谓格物致知就是即事而穷其理。要能即事而穷其理,最要紧的是一个清醒的头脑。

他还说:

盲从的习惯,我们应该竭力避免,我们不能因为口号叫得响一点,或是主义新一点,就一唱百和的盲从起来。我们大家要静心平气的来观察口号的目的,主义的背景,凭我们的裁判,扪良心来决定我们的主张。若是对的,我们应竭力奉行。若是不对的我们应尽力排除。依违两可,明哲保身的态度,和盲从是一样要避免的。我们要做有主张有作为的人,这样就非有清醒之头脑不可。

这是竺可桢校长教育学生要做的事。我也希望各位读者能够做到如此。

加载评论
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