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过去,展望未来

回顾大学两年来我参与过的学生工作

大学后,很多同学都会选择加入一些社团,不仅是成为社员,也想在其中当一名干事,亦或是加入某些学生组织,比如校级、院级学生会,社团联合会,求是潮等等。我想,加入社团或者组织的初衷,都是因为自己对某一事物的热爱,想要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锻炼自己交际与工作的能力。回想过去的两年,我多多少少也在一些社团、组织中担任过一些不起眼的角色,我的内心似乎有一个声音在询问,我付出了什么,我又收获了什么?

大一,刚军训完的那一周,百团大战,我想要加入一个社团。那一年学校各大学生组织的纳新时间要比社团纳新时间提前一周,我之所以没有报名任何一个学生组织是因为,我认为自己能力不足,我不太会与人交流,我没有参与过面试,我觉得如果我报名某一学生组织的干事,和我一起竞争这一职位的必然是很多能说会道的人才,我必然会失败。所以我才考虑加入某个社团试一试自己的能力。我比较喜欢摄影、骑行,还有科幻。因为我把我攒的钱都去买山地车了,没有钱能再买一个单反,像我这种根本没碰过单反相机的人,加入摄影协会也发挥不了什么才能,而学校由于安全因素并没有成立骑行类的社团,所以我加入了「星弦科幻协会」。

当时这个社团称得上是一个起死回生的社团,因为科幻圈实在是太小众了,我们没有办公室,没有资金,几十个人,因为热爱科幻聚集在一起,别的社团每一周还会开设精品课程,这个社团只有一年一度的科幻文学写作大赛,参与的人也寥寥无几。我担任的是宣传工作,官方称工作内容是运营微信公众号,制作海报等宣传品。但实际上,在这个社团工作的一年中,我过于「划水」,并没有碰过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只是做了一份写作大赛的宣传海报,甚至到最后,我连海报的印刷版都没有见到。当时的社团太冷清了,没有资金,谈何活动,这样冷清的氛围,冲淡了我的激情。我认为我无法再为这个职位贡献什么力量,大二,我退出了。

soliciting-articles-poster.png◎ 征文海报

大一下学期的时候,控制学院的团委书记杨老师找我,问我是否愿意参与浙大对天津的本科招生宣传工作,我同意了。杨老师也是我军训时的指导员,我第一次和他见面的时候,是在开学前的天津新生见面会上,他是天津人。杨老师说,他想要通过新媒体对高中生加大浙大的宣传,因为目前很多人对浙大的学校情况存在误解。我和几位同样来自天津的同学,还有一些那年即将毕业的建筑系大四学长一起,在本科招生办和办公室的老师开了个会,讨论了招生宣传的模式和计划。后来我们就做了个微信公众号,每周在学校的官网上查找资料,做推文。我很少登录公众号的后台,也不太清楚这个公众号的关注度有多少,但说真的,当初立定计划的时候有着远大宏伟的目标,但现实确实很残酷。尽管我们再怎么宣传,效果也无法明显的察觉到。毕业生们,该上清北的还是上清北,能上复交的还是会选择复交,最后还是「考败来浙」。虽说这份工作只做了一个学期,但我也算是在校本科招生办工作过的人了。

大二,应该算是本科阶段最繁忙的一年了。和我比较熟的几个同学在院学生会工作,他们说他们比较缺人手,我就报名加入了。当时还有一场面试,其实就是走个形式,报名的人都会录用的,因为院学生会的人实在是太少了,他们肯定愿意你来义务劳动。我选择的是宣传部,团委下属的部门,主要负责的就是学院的各种宣传工作,包括运营「光小电」微信公众号。后来辅导员说,我们这些在宣传部的人最好报名参加学校的第三期写作培训,来提升自己的文笔,我当时想都没想就报名了。当时报名的时候还要提供一些以前写过的文章看看个人的水平,我之前哪写过什么文章,当时学校正在实施新的体育锻炼制度,我就交了篇对该事件的分析议论,我抱着被刷的心态,却意外被录取了。于是,整个大二期间,我都被写作培训和学生会宣传部的工作「折磨」地焦头烂额。

2019-new-year-party.jpg◎ 2019 光电新晚

先来说说在宣传部的工作,主要就是两件事:写新闻稿、编写推文。甚至在人手不够的时候,替隔壁新媒体部的同学拍各种活动的照片,做海报。我毕竟没有多强的 PS 技术,替新媒体部做出来的东西也就凑活吧。一年下来编的推文也有十多篇,各种类型的都有。人物采访我倒是没有做过,因为我觉得太麻烦了,还要单独花费一天的时间约访谈对象,然后录音再转成文字稿。大二已经被物理,模电等等各种实验报告折磨得死去活来,能静下心来耗费一两个小时编推文,我觉得是我最大的限度了,其他乱七八糟的活,能「水」的就「水」过区吧,毕竟学业还是重中之重。

大二上学期,组织部还是和我们宣传部在一起开例会,当时他们讨论创一个 SQTP(大学生素质训练计划)项目,是有关组织志愿活动的,需要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当时我们讨论了一个晚上也没有讨论出结果,最后我闪出了一个想法,就告诉他们,叫「聚志融光」吧,这个名字就这么诞生了,那些参与这项 SQTP 的同学,获得了自己满意的成果,我却只是活动的组织者之一,没有得到任何回报。

每一年,学生会最忙碌的时候,就是举办新年晚会的时候,学生会要和研究生会一起联合策划晚会的节目,拉赞助,租场地,布置场景。我们也被拉去当「苦力」。因为那是我住在紫金港,学院在玉泉,办各种活动都需要跨校区,耗时耗力,那天下午,在紫金港东区上完模电实验课,我就骑着山地车赶到了玉泉永谦剧场布置晚会的场地,铺红地毯,挂气球,看节目彩排。晚上观众入场的时候,我守在大门前检票。那天晚上很冷很冷,风也很大,因为我在大门处,没有空调,只能忍受这难耐的寒冷。

大二下学期的时候,校学生会开了一个院校两级学生会权益服务交流的大会,我们学院没有权益部门,我就成为了口头组建的权益服务部部长参加了这项会议。在大会中,我听了很多其他院系学生会同学的工作分享,我觉得我们学院学生会还有很多欠缺的地方,需要我们一起努力改进才行,但是,我只是宣传部的一个不起眼的人,我找谁讲这些心里话呢?

exchange-meeting.jpg◎ 权益服务交流会

写作培训的内容很充实,分为前期和后期两部分内容。因为培训时长为一学年,所以前期就是我的大二上学期,后期为大二下学期。前期的时候每周都会开展讲座。负责人会请来很多学校行政部门负责文字工作的领导传授给我们一些干货,虽然这些知识在我以后的生涯中可能不会再用到了吧,但我也把这些讲座的知识点作了总结。大二上学期的时候,迎来了硬核课程「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相应课程的实验时间是周五的下午。然而这些讲座经常在周五下午开展,所以我请假了很多次,可能这也是我最后没有获得优秀学员的原因吧……不过说真的,前期的这些讲座让我了解了浙大传媒学院的一些课程设置,让我爱上了传媒。因为我喜欢艺术,喜欢设计,喜欢用镜头讲述故事,如果我没有选择工科,可能就会选择传媒专业了吧。

后期的时候,我们分成了很多小组,到学校的一些部门进行实训,以及跟着导师做大项目,用来最后的结业考核。我选择了到学工部进行实训,大作业是为学校档案馆写一些浙大历史事件。实训的这一段时间,怎么说呢,我觉得写作培训负责人没有和相关部门的老师沟通好,没有形成完备的考核制度,以至于到最后大多数人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实训。有些部门的老师将我们这些人当做「勤工助学」的人,帮他们跑腿;有的部门的老师甚至没有见过应道其部门进行实训的同学,甚至忘了这一件事。我的负责老师是学工部思政办公室的老师,也是求是潮的负责人,运营着「浙大微学工」微信公众号。我在每周五的下午到办公室进行值班,可谓是枯燥无味、孤独寂寞。我感觉实训并没有真正锻炼我的写作能力,因为老师并没有给我安排什么工作,这也算是忙里偷闲了吧。为校档案馆写文章的大作业,我写的是「求是书院的创立」和「混合班的创办」两个话题。通过这两篇写作,我对浙大的历史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感受到了求实精神的传承。


大三,我们信息学部的学生都搬到了玉泉。我决心抛去一些学生工作,只留下在学生会的一个职务。因为大三要学习很多的专业课,如果我因为一些不得不做的学生工作而耽误了学习,得不偿失,虽然现在我的成绩已经很难看了。回想前两年,每周忙忙碌碌。课表上排满了电路、光学课程,但我回到宿舍后,最先完成的不是复习和作业,而是上级安排给我的任务。因为作业可以拖到最后期限再写,但是工作上的任务不能拖,越早完成越好。这就导致我每周在学业上花费的时间很少很少,我曾经也感到很无助,究竟怎样才能平衡工作和学业?我时常在晚上发泄自己的情绪,通过打游戏、或者是和朋友通电话聊天,可是后来,朋友的专业课有很多作业要完成,我们联系的次数就少了很多。我们学生会的主席,他们比我们普通的干事工作量更大,但是他们却依然能够保持学业成绩优异。我想,可能是我的能力有限吧。或许有人会建议我:你退出不就行了。我不想退出,因为这是我的选择。

我始终是一个坚持追逐内心的人。我的每一个选择,都是我自己内心所向。这也是当初我为什么选择光学作为自己专业的原因,这也是高三的时候我为什么没有认真对待清华领军计划的原因。我认为,大学,是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多参与一些活动和工作,多认识一些人,这都是对自己能力的锻炼。既然我的头脑没有别人聪明,那就向别的方向发展。你是年级第一,受到学院老师和学生的仰慕;你也参与了很多竞赛,得到了很多证书;你大二就联系导师,去实验室进行科研,发表了很多论文。这或许是大部分人想要得到的,但这不是我想得到的。我不想有无形的压力束缚自己,而很多人却给自己套上了一层又一层的枷锁。

还记得大二下学期的时候,学生会部门调整,宣传部被划分到了全媒体工作室。纳新的时候,很少会有人想进入全媒体工作室,因为写新闻稿、编推文什么的最累了。辅导员为了鼓励大家来到这里工作,说在全媒体工作室工作就有机会得到「浙报·阿里奖学金」。这才纳入了很多新成员,显然,大家都是有目的的,有的人是为了社会工作经历——这是入党积极分子必须要有的经历;有的人则是为了奖学金。前些日子刚刚评定了「浙报·阿里奖学金」,我们的主席和几个新人得到了这项奖学金。理论上讲,我如果参与评选,也会得到的,因为我和主席是同一期进入学生会的,我在背后默默做得贡献,总要比这几位刚入职一学期的新人多得多,他们没有经历过光电新晚,他们没有在运动会上追着运动员拍照……不过我还是没有参与评选,我觉得还是把这个机会让给别人吧,我并不追求这些奖项,奖学金不是我来到这里工作的原因。

前些天回到紫金港,我参加了第四期写作培训的开班仪式,领到了结业证书,也参加了学院学生会的全员大会,领到了部长聘书,感觉这一年的努力和坚持并没有白白浪费。我希望大三这一学年能认真完成我的部长工作,因为这是我自己的选择。

加载评论
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