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从抽屉里翻出了我的卡片相机。这是我刚入学的时候从家带过来的相机,当时想着我要拿个相机记录我的校园生活,为自己留下点青春的回忆,可是现在再也没见过有人使用卡片相机了。随着技术的提升,手机的摄像功能越来越强大。论相机使用的傻瓜程度,卡片相机已经比不过手机了。而真正玩摄影的人,肯定会掏钱去买昂贵的单反与各种镜头。想想这件事就觉得有些可笑——我一个光学专业的人,深入学习过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结构,以及像差的计算分析,却没怎么摸过单反相机。
我从大学入学开始,就没用过这个卡片相机。因为它没电了。没电就充电啊?然而这个相机的充电插头是英标的,普通的插座根本无法充电。当时没想着买个转换头,因为手机照相完全够用了,我也不是摄影重度爱好者,不那么追求图像的色彩画质和畸变程度。然而我却在大三的一个下午,把在抽屉里躺了很长时间的它拿了出来,从网上买了个转换头,给电池充满了电。我想继续用相机拍些校园的风景,还有一年多就毕业了,想留下点回忆。
我有三张储存卡,两张小容量的用来拍照片,一张大容量的用来拍视频。相机里存储着我那些年最美好的回忆。那年冬天的第一场大雪来得太突然,柳叶还未泛黄落下,大雪就已经覆盖了悦宁湖畔,我和很多同学一样,在自习课下课后,奔向湖边,拿起相机,拍下了那一个傍晚。白雪中透过柳树的翠绿,那抹绿像是对寒冷的不屑。
那年学生艺术节,霏哥唱的《那些花儿》惊艳开场,刘正的京东大鼓表演压轴,还有校乐团演奏的欢乐颂。我用相机录下了全部的表演。那年清北之旅,早上从学校出发,八点多就到了清华大学的校史馆,那天细雨蒙蒙,走在清华园与北大未名湖畔,我听着教授讲解那段历史,被西南联大的办学精神感动到落泪,我也希望自己能在最好的青春时期挥洒汗水与热血。
那年班级换教室,我和她成了前后桌。她在学校住宿,马上要过生日了,她说希望能用我的相机记录她过生日的情景,我答应了她。我的相机里就多了很多她眼中的校园:清晨的天空、午餐的食堂、夜晚的宿舍楼、新交的朋友。我和她成为了高三强压下的精神伴侣。高考后的那个暑假,我跟团来到了大西北,陕西、甘肃、青海。我那年的夏天,我看过鸣沙山上的日落,看过青海湖上的彩虹与日出,还看过山间的油菜花田,水天相接的茶卡盐湖。
那些我认为微不足道的过往,却成为了现在最值得怀念的故事。
今天的课堂上,忽然回忆起小时候在社区里生活的故事。曾经社区里举办的一场场婚礼,社区的盘古队打着节拍奏着乐,新郎登上新娘家的房子来娶新娘,边敲门边往门里塞着红包。等新娘下楼后,新郎牵着新娘,两个小孩抓着新娘的婚纱向前走,盘古队在后面奏乐。社区里的孩子们都来围观,哄抢者撒向空中的喜糖。曾经和社区里的小伙伴们一起玩耍。那时仿真玩具枪还没有被禁,我们从家中背来各式各样的玩具枪玩枪战游戏。有段时间悠悠球还有陀螺很流行,我们就比试谁悠悠球玩的花样最多,陀螺转的时间最长,我们把陀螺的各种零件都换成了金属来增加惯性。社区里经常施工,我们就用路边的水龙头接上一盆一盆的水,倒在施工用的沙子上,做着自己心中最霸气的城堡。
小时候的各种童趣之事都没有相机的记录,或许会随着时间慢慢淡忘。那些老照片中的故事,不管是酸甜苦辣,现在品味起来,全都变成甜的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