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影发展不该如此

一看今年 12 月的影院排片,清一色的国产电影。最近上映的唯一一部引进的欧美片,还是早在 2020 年初就已经在其他地区上映过的《银行家》,我查了一下本地的电影院,根本就没有为这部电影排片。《密室逃脱 2》在确认引进后已无下文;《黑客帝国 4》拖到了 1 月中旬才上映,那时候流媒体资源已经满天飞,两周后就是春节档;《蜘蛛侠 3》更是杳无音信……今年的下半年,我只在电影院看过四部电影——国内的《长津湖》和《扬名立万》,国外的《沙丘》和《007:无暇赴死》。作为一个小小的电影爱好者,面对如此的局面,我对当下的影视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感到很不乐观。遂写下此文,分若干部分表达一下我的想法。段落之间思维可能有些跳跃,请见谅。

电影于我

我知道很多人只是把电影当作是休闲娱乐的一种,平日并不会过多关注什么时候有哪部电影发布预告,有哪部电影上映,电影的导演是谁,主演有谁。只会在电影上映后,听到朋友说,最近有某某电影票房大爆,便也抽空去打发时间。最近经常在网上看到一些人对某些电影的好坏开展辩论,其实双方观点产生分歧是必然的的,因为可能你很喜欢这部电影,但对面只是一个普通的观看电影的路人。在他眼里,他花了钱,就想放松一下,并不在乎电影讲了什么故事,这个故事有什么含义。

对我来说,电影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向观众讲述一个故事。所以在看电影的时候,我会了解很多有关电影拍摄背景,电影的配乐和服装设计等等一些周边信息。看过电影之后,我会反反复复温故剧情,回味这在两三个小时里导演试图传递给观众的情绪。每当我看到有些没看懂某部电影的人对这部电影挑毛拣刺,我会感到很诧异和无奈。你可以不懂这部电影,但为什么要去见践踏它呢?

票房对电影评判的影响

评判电影好坏的标准是什么?我从来不认为是票房,而是电影所讲述的故事本身的质量。但在观看一些视频博主做的影评视频的时候,有些人总是无脑拿票房来评判电影的好坏,说电影 A 的票房有多少多少,再看看电影 B 的票房才多少,B 就是烂片。当你试图取辩驳的时候,这些人就开始用「人民」当挡箭牌,说票房高的电影是人民群众喜爱的电影,人民群众喜爱的电影就是好电影,那些票房低的电影就是烂片。你不同意他的观点,那就是反对人民群众。有些人极端地批判欧美电影,总是说这类电影传播了美式价值观,不值得观看。有些人过渡吹捧国产平庸之作,看不起台湾的电影,认为他们的电影仅仅是岛内的自娱自乐。这些人的言论显然是站不住脚的。由此可以看出,不是所有人都有对电影好坏的认知能力,一些人会受到大环境和其他人观点的影响,从而产生主观偏差。

然而,现在国内的影视行业,最看重的还是票房。赚钱当然是导演拍摄电影的目的,但拍电影并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对艺术的追求,想通过电影将自己构建的故事展示给观众,将自己的想法传播给观众。每次看国产电影,最大的特色就是在开头的龙标之后,黑底白字展示一堆电影投资方。每部电影的诞生都有数十家公司支撑。这些公司为什么会给这部电影投资?当然是觉得,这个故事能赚钱,公司毕竟是需要收益的,他们就想赚取更多地钱。

国产电影缺少原创

我还注意到了一个很值得思考的现象——国产电影很多都是非原创故事。比如改编自某某小说,比如翻拍自某某电影,比如根据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进行再加工。原创故事很少很少。为什么大多数导演选择了翻拍或改编?我觉得,因为原有的故事情节已经足够吸引人,基于这样一个好故事,拍摄出来的电影,也不会差到哪去。这样既能省去写原创故事的精力,又能在拍摄前就保证剧情的口碑,最后的票房收益风险很低。虽然说很多翻拍或改编的电影都取得了很好的口碑和票房。翻拍也是需要导演有一定能力的,能把一部电影翻拍好,也是本事。但我认为,拍摄原创故事电影,是电影行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

某些利益的冲突

为什么最近一些很受欢迎的好莱坞电影并没有同步在大陆上映?可能和多方面因素有关。首先是中美关系变得不稳定。美国在多方面搞小动作试图破话中国的稳定发展。因此,电影这种作为价值观输出的有效媒介,被审查得死死的。谁会想到,在十二月份,明明还有外国电影的名额,不同步上映同期热门电影,而是选择引进了一些印度俄国几年前就已经上映过的听都没听说过的电影。这就显得有些小家子气,甚至有些恶心——你可以不引进外国电影,但不要白白浪费引进名额。因为就算引进了这些无名电影,影院也不会给这些电影排片。

其次,年末的影院票房惨淡,电影局却依然在给某些国产电影(《长津湖》)开路,试图榨干它最后一丝价值以维持影院票房的收益。甚至有某部国产电影(《误杀 2》)出现提档的骚操作,以至于为了保证这部电影的票房,让《黑客帝国 4》的上映日期安排在了 1 月份这个尴尬时期。《长津湖》取得国内票房第一的成绩值得称赞,但何必一味冲击票房成绩而出现这样不公平的竞争。

电影题材应当多元化

我理解有些人为什么会对《长津湖》这样电影取得的成绩感到不满。因为这部电影拥有主旋律这一优势,掩盖了电影剧情和特效制作的缺陷。主旋律是要有的,因为中华民族需要团结,需要铭记过去经历的磨难。但主旋律不应该是挡箭牌和通行证,主旋律电影也应当接受观众的批评。这些年国内总是想拿一些主旋律和票房高的电影去参加西方的电影奖,想必成功的概率为零。这些电影虽然在国内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实际质量却很一般。有些人会说,国产电影,没必要关注那些西方国家的奖项。但华语电影中质量还算可以的金马奖,却被台湾玩脱了。再看看现在的金鸡百花颁的那些奖项,有什么价值?和小孩子过家家一样,不知道评价最佳演员的标准是什么。

电影题材应当多元化,不能说看到什么题材赚钱快,就拍什么题材。什么电影票房高,就给什么电影颁奖。现在的电影题材逐渐同质化,远不及当年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了。虽然金马奖现在成为了台湾地区自己玩的奖项,但每年评出的电影确实挺好的,看完后觉得耳目一新。这一点值得我们反思。

最后的感慨

国内电影不应该故步自封,把自己放在一个受保护的小圈子里自由发展。而应该走出舒适圈,学习接纳更多的新东西,敢于接受其他电影的挑战,提升自身的质量,突破题材的限制。悲哀的是,在当下环境中,就算是陈凯歌和他的父亲拥有当年的水平,也拍不出《霸王别姬》了。就算拍出来,也会被剪得面目全非。

加载评论
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