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导献给粉丝的一场盛宴

年中下旬听到扎克·施奈德导演决定放出导演剪辑版《正义联盟》的时候,我震惊了。可能很多非影迷朋友不太了解这一情境,用简单的话概括,就是在你满怀期待地等待着某个人为你献上某个事物的时候,却等到了另一个人送你的一袋垃圾,并且周围的众多人都说,你期待的那个事物并不存在。但你一直坚信那个事物是存在的,你坚持自己的信念坚持了四年,最后真的等到了那个你期待已久的事物。

扎克·施奈德的作品风格

第一次关注到扎导是在看他所拍摄的电影《守望者》的时候。对于《守望者》,不论是原著漫画还是改编的电影,都在美漫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三个半小时时长的电影,油画般的画面,独特的配乐,以及超长慢镜头,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我观看了他导演的《斯巴达 300 勇士》以及《美少女特工队》,这些电影让我对于扎导的风格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惊叹,这样的电影才叫艺术!

当前许多电影都充斥着平淡的镜头,平庸的配乐,故事剧情爆米花,合家欢。观众喜欢看这样的电影。因为观众习惯了这样的商业电影模式。就像在读书的时候,我们遇到简单的故事会采用囫囵吞枣式的速读,不需要仔细思考就知道这本书究竟讲的是什么故事。如果是科幻电影,看特效就完事了;如果是动作电影,打打杀杀就完事了。观众不会去思考,要的就是一个字——爽。而扎导总是会将人物的背景放置在镜头画面中,让镜头说话,而不是用人物台词直接讲出来。他还会使用一些故事情节隐喻一些宗教内容。这就使得观众需要认真观看电影画面,细细品味电影情节,才能理解导演想要传达的故事内涵。直白一点地说,就是在一幅画面中,光影的角度,角色站的位置,墙上挂的什么画,桌子上放着什么东西,这些都会有一定的含义。如果一个观众只是傻傻地等着角色开口告诉他接下来要发生什么事,那他可能就要失望了,因为这幅电影画面已经告诉了观众所发生的故事。

一些观众不太喜欢扎导的风格。他们不理解观众看一部电影,非要在镜头中隐藏那么多内容干什么,非要有那么多隐喻干什么。观众是来看电影的,不是来思考、学习宗教的。他们说扎导不会讲故事,每次拍电影非要用三四个小时才能讲好一个故事,搞一些高深的镜头语言就是故弄玄虚。因为伊斯兰教信仰者被称作是「穆斯林」,他们戏称那些吹捧、信奉扎导的观众为「扎斯林」。最初这个名词肯定是带有贬义的,但现在,似乎成为了一个中性的词。

DC 与漫威的不同之处

DC 和漫威是美漫中影响力最大的两个公司。各家创作出的具体人物角色和故事这里就不多说了。在我的印象里,最经典的超级英雄影视作品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拍摄的《超人》系列,然后是八九十年代的《蝙蝠侠》系列。这时候的超级英雄电影虽然已经形成了系列电影,每一部都会安排一些漫画中经典的反派,但各英雄之间并没有联动。后来在二十一世纪初,漫威将自己的一些角色影视改编权卖出,拍出了《刀锋战士》《X 战警》《蜘蛛侠》《恶灵骑士》等电影,但也没有像漫画里那样角色间的互动。我觉得其中的一部分原因,一是不同角色版权在不同的公司当中,蜘蛛侠在索尼,X 战警在福克斯,所以很难有互动;二是一个英雄角色可以开发的故事已经足够丰富,每个故事安排一到两个反派足矣,如果角色太多,故事情节就会变得很复杂。

后来漫威被迪士尼收购,成立了漫威影业部门,出现了凯文·费奇——一个传奇的人物。当 DC 那边由诺兰导演的《黑暗骑士》系列大爆的时候,漫威这边悄无声息地上映了《钢铁侠》。在这部电影的结尾,神盾局的尼克弗瑞出现,提出了构建复仇者的计划。于是,漫画中复仇者联盟中的角色逐渐被搬上了大银幕。在《无敌浩克》中,托尼·斯塔克解决了憎恶的问题。《美国队长》问世,让我们看到了神秘的宇宙魔方。在《钢铁侠 2》的最后,神盾局特工科尔森来到了雷神之锤的降落地……最终,《复仇者联盟》登场,灭霸开始收集无限宝石,开启了英雄之间联动的新纪元。很多人第一次知道,原来不同的超级英雄生活在同一个世界观中。

凯文·费奇对于漫威影业的发展有着十分明确的规划。让不同的导演拍摄不同的超级英雄故事,使影片的风格多元化。作为 CEO,他会对整体的剧情进行操控,让导演在每一部电影中都埋下一些主线剧情的伏笔。所以到现在,观众们会看到,最初那些不同电影中看似不相关的内容,宇宙魔方、洛基的权杖、以太粒子等等,最后都是无限宝石。每上映一部新的电影,都会对以前电影中挂的坑进行填补,这就让粉丝们大呼过瘾。

然而 DC 并没有如此幸运。从《钢铁之躯》开始,对于 DC 宇宙发展进行整体布局的人只有扎克·施耐德。要知道,和凯文·费奇不一样,扎导仅仅是一个导演,他在华纳影业那里并没有什么话语权,对于 DC 宇宙的规划也仅仅只能代表他自己的观点。至于电影是否会按照扎导的计划拍摄,那完全取决于华纳高层领导的决策。所以,这就导致了两个很明显的问题。一方面,尽管扎导为神奇女侠、海王等角色挑选了合适的演员,但由于这些电影不是他亲自导演的,剧情上存在前后矛盾的地方。另一方面,扎导很用心的拍完一部电影后,华纳总想缩短电影时长,在有限的时间里播放更多的场次以赚取更多地票房。这就导致最终登陆院线的版本剧情不太连贯,口碑票房双失利,最终又不得不再发布一个所谓的导演剪辑版来卖碟。

华纳对于导演过度的干涉以及华纳对于电影票房过度的追求导致了 DC 电影一直处在苟且残喘的阶段。每一年都有新的 DC 电影上映,每一部电影都使用了上一部电影的原班人马,但剧情上却和上一部连不起来。《自杀小队》就是这种局面的经典代表作。上映了两部,一部比一部烂。接下来马上还要上映第三部,虽然第三部导演换成了漫威《银河护卫队》的古恩导演,理论上应该靠谱一点。但究竟口碑如何,现在下定论还为时尚早。电影上映后口碑还可以,古恩导演将自杀小队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扎导作为 DC 电影宇宙的奠基者,影响了 DC 电影的主要基调,黑暗、深刻、苦大仇深。每一部电影里的每一个角色似乎都有说不尽的痛苦。正如漫威电影《死侍》里死侍向电索吐槽的那样——So dark! Are you from the DC universe?。不像漫威在正反两派对决的时候还会欢乐斗嘴。在扎导退出《正义联盟》的拍摄后,华纳似乎在刻意地进行「去扎化」。《海王》的画面色彩亮丽,配乐欢快。《雷霆沙赞》的剧情主要面向低龄化儿童。《神奇女侠 1984》中莫名其妙的爱与和平。观众都看出来这些新电影和原来的电影有着明显不同的基调。有一种说法叫做「软重启」,就是说电影续集的人物角色不变,讲的却不是上一部故事的后续故事,故事背景与上一部不同,甚至自相矛盾。但我总觉得,刻意地改变这些元素对于塑造人物形象并没有太多的帮助。说白了,就是不对味。

导剪运动的胜利

扎导退出《正义联盟》的拍摄时,「尾灯」(乔斯·韦登)临危受命,按照他个人的想法修改了剧本,补拍了所需镜头。尾灯是《复仇者联盟》的导演。在复联 2 口碑下跌后,他被漫威扫地出门,由罗素兄弟接任。虽然尾灯导演有指导多人英雄电影的经验,但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就是,他的导演风格不适合 DC。一些偏向史诗级别的故事情节,尾灯总要加一些低俗恶趣味进来已达到幽默风趣的地步。想象一下这样的场镜——主人公正在奋力保卫城市,在激烈的战斗中却还在聊着中午吃的饭好不好吃——很尬。

尾灯接手后发布的预告片已经预示了电影的失败。经典的低饱和度扎式滤镜改为了高饱和度色彩鲜明的尾灯滤镜,战场画面莫名其妙地渲染上了浓郁的红色,似乎在掩盖特效的不足。电影上映后,看着银幕前讲着莫名其妙台词的中二妈宝狼,补拍镜头中超人诡异的特效下巴,汉堡吃多发福的蝙蝠侠,我心中一凉,DC 没希望了。

随后,导剪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开启。电影中并没有出现之前扎导拍摄过的部分镜头——闪电侠冲破玻璃窗营救一见钟情的女友,钢骨在哥谭橄榄球赛事上的风光。影迷们相信,扎导最初提交审核的三个多小时的粗剪版,和现在上映大银幕的版本完全不同,他们希望华纳能允许扎导发布最初的故事剧情。很多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扎导已经退出,正义联盟口碑跌入谷底,华纳不可能再为这样一部烂片多花一分钱,更不会去找已经退出的扎导,更何况没人知道最初到底有没有拍摄好完整的故事。然而,扎导似乎也在默默地关注着这件事,这几年里,他时不时地在社交账号中发布一些有关正联的剧照、电影分镜等等。扎导也成为了北美票房榜吧最热议的话题和导演。只要出现了扎导二字,这个帖子的楼层绝对是当天最高的。

从扎导时不时发出的动态里,我们知道,荒原狼最初的设计十分霸气;达克赛德会在电影里出现;钢铁之躯中的那位军官就是火星猎人,他伪装成了超人的养母和路易斯见面;郑凯在电影里饰演了原子侠……虽然已经过去了四年,但扎导依然在为影迷们分享着他拍摄正脸的经历,似乎也在不断为影迷们加油,让他们坚持导剪运动。

最后,出乎任何人的意料,导剪运动胜利了。一原本一件成功率 0% 的事最后居然成功了。感谢流媒体平台的诞生,感谢华纳高层领导的更替,扎导宣布导剪版的正义联盟会发布在华纳的流媒体平台。当预告片发布的那一刻,看着一幕幕从未见过的场镜播出,背景音乐是经典的《哈利路亚》。我热泪盈眶,我知道这一战影迷们胜利了。

人物形象塑造

导剪版的剧情就不必进行多余的评价,整体框架和银幕版的差不多,只不过增加了很多丰富人物形象的剧情,让故事更为饱满。比起剧情,我更想说的是电影中关于人物形象的设计。

在扎导的电影中,超人的形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在原先的影视作品里,超人的服饰就是简单地蓝色紧身衣,红色内裤,胸前一个标准的印刷体 S。但扎导为超人的服饰增加了十分细腻的纹路,为氪星全新设计了一套语言和文字,为氪星不同家族设计了全新的盾徽。S 不再仅仅是 Super 的意思,它成为了艾尔家族的标志。胸前的 S 周围,环绕着用氪星文字书写的英雄赞歌。超人也不再仅仅是一个完美的英雄形象,他在成长中充满着对人类社会和自我的思考。虽然面对众人的质疑,他依然选择拥抱这个社会。多谢堪萨斯州善良的肯特夫妇,要是没有他们用爱去呵护,超人就不会成为大家心目中的那个英雄。

蝙蝠侠的形象也很鲜明。扎导选择了暮年阶段的布鲁斯·韦恩的形象。养子被小丑杀害,忧郁而沧桑。战衣上充满了战斗时留下的划痕。他为维护哥谭治安奋斗了一辈子,到头来却仍然孤独一人。我最喜欢的一个造型是「梦魇」蝙蝠侠。这个蝙蝠侠的形象在之前的影视作品中从未出现过。末世中,沙尘布满整个城市。超人沦为了达克赛德的统治工具,一群肩上贴着超人标志的信徒在搜捕蝙蝠侠的手下。蝙蝠侠不再披着黑色斗篷,而是穿着破旧的黄色皮大衣,头戴护目镜,肩上挂着贴着小丑扑克的机枪,与这已经沦陷的城市融为一体。

这是扎导为 DC 宇宙留下的遗产。虽然扎导已经离开 DC,但不得不承认,扎导塑造的人物形象一直影响着后来的相关影视作品。

最后想说的话

扎克·施奈德导演并不是神,毋庸置疑,他的电影基本上都存在叙事上的缺陷。不过我觉得,在影视行业里需要有这种类型的导演,需要存在这类导演拍出来的作品。如果电影的叙事结构最终都归一化了,这并不是什么好事。就像维伦纽瓦导演,拍了《降临》和《银翼杀手》,还有今年上映的《沙丘》。维伦纽瓦的导演风格也十分另类,喜欢使用超广角的慢镜头景象来烘托氛围。如果观众仅仅是一个传统爆米花爱好者,对于这些构图精妙的镜头,他只会觉得莫名其妙,节奏缓慢,浪费时间。感谢扎导,让如今的爆米花电影也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加载评论
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