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全称为「The Negro Motorist Green Book」,这是一本给黑人旅客的安全出行指南。书中记录了美国愿意接待黑人旅客的餐馆、酒店、旅馆和度假目的地。
谢利博士是一位非裔美国人,他虽然拥有黑皮肤,却过着白人贵族的生活,作风优雅。他是一位音乐天才。托尼是意大利裔美国人,他虽然身为白人,但在社会中的地位很低,失业、交不起房租,做事莽撞。托尼成为了谢利博士的司机,带着谢利博士一路南下参与钢琴演出。而绿皮书,就是他路途的向导。
托尼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司机,在每一次演出前,都会检查钢琴是否合格,每天晚上,他都会为谢利博士找到适合居住的旅馆。他也会为谢利博士遭受到的歧视打抱不平。谢利博士因为种族歧视,无法和白人享受同样的待遇,他无法在服装店里试穿自己喜欢的衣服,无法去白人去的厕所,无法和白人共同进餐……这些问题他都忍耐住了。托尼不理解既然来到南方会遭受种族歧视,谢利博士为何还要到南方进行演出。演奏大提琴的音乐家说:
Because genius is not enough. It takes courage to change people's hearts.
谢利博士的内心是孤独的。虽然他有着自己的理想,虽然在钢琴领域,他是一位天才,他和其他白人没有什么区别,但他终究有着黑色的皮肤。他希望凭借自己的努力,到饱受种族歧视的南方演出,改变人们对于黑人的态度。谢利博士以为托尼一路为他工作尽职尽责,只是为了拿到那一份属于他的工资,以至于害怕托尼动摇继续当司机的念头,提升了托尼的职务。实际上,托尼对于谢利博士的态度随着旅途逐渐发生着转变,托尼感受到了谢利博士内心的孤独,他们成为了朋友。
在乡下汽车抛锚的时候,谢利博士下了车,望见田野中辛苦耕作的黑人苦工们,那些黑人也在凝视着他。这就像是两个世界,中间被某种无形的东西隔阂。
在途中休息的时候,托尼会给自己的妻子写信,谢利博士帮托尼润色了信的内容,让信中那些不通顺的句子变成了一首优美的诗歌。这些信件让托尼的妻子十分感动,也让托尼的亲戚们十分羡慕。
在雨夜,谢利博士向鲍比·肯尼迪打了一通电话,警察局才放走了无端抓起来的二人。他们在车上吵了一架。谢利博士认为托尼袭警是因为警察说托尼是半个黑鬼,而不是为自己打抱不平。托尼觉得自己更像是个黑人,因为谢利博士一点也不了解自己的种族——不了解黑人吃什么,怎么说话,怎么生活。托尼认为谢利博士住在高高的城堡顶层,为富人们演奏音乐,而自己才是那个为了生存到处奔波的人。谢利博士下了车,在雨中,他满腔愤怒地咆哮着:
Yes, I live in a castle! Tony. Alone! And rich white people pay me to play piano for them, because it makes them feel cultured. But as soon as I step off that stage, I go right back to being just another nigger to them. Because that is their true culture. And I suffer that slight alone, because I'm not accepted by my own people, because I'm not like them either! So if I'm not black enough, and if I'm not white enough, and if I'm not man enough, then tell me, Tony, what am I?
在伯明翰,因为谢利博士无法在白人餐厅用餐,托尼气愤着带着谢利博士放弃了最后的演出,来到了贫苦黑人们常去的橙鸟餐厅用餐。在餐厅破旧的钢琴前,谢利博士为餐厅中的黑人们演奏着欢快的乐曲。
电影结尾的一幕,圣诞节,回到北方的他们收到了交警的节日祝福,谢利博士当起了司机,将满是倦意的托尼送回了家。谢利博士也参与了托尼一家的圣诞庆祝活动,这是全片最温暖人心的时刻。
去年和朋友说道,这些年学院派过于追求所谓的「政治正确」了,如果说一部电影中涵盖的「政治正确」元素越多,获奖的可能性就越大。当时我们还讨论了漫威的《黑豹》,不可否认电影中的非洲风情刻画地不错,但能获奖却出乎我的意料。虽然《绿皮书》中拥有「黑人」和「同性恋」的元素,但电影本身已经十分出色,这些元素只是它的点缀罢了。不过,从根本上来说,这部电影反映的还是白人和黑人之间的种族矛盾问题,希望人们能够消除对人种的偏见。美国部分地区直到现在依然会发生由于种族歧视而导致的斗殴或者枪击事件,虽然经历了南北战争,民权运动,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黑人的地位较过去有了很大的提升,但部分人的内心依然会排斥他们。这就造成了现在各类影视作品中的黑人元素问题。
如果一部作品中黑人形象塑造的出现一丝丝问题,社会舆论就会将该作品推向风口浪尖。一部电影,怎么能只有白人?一部电影,黑人怎么能成为反派?黑人要成为主角——于是迪士尼的魔改《美人鱼》电影就这样诞生了。由于一些影视作品害怕受到种族问题的困扰,导演们不得不在作品中添加一些黑人元素来展示自己的「政治正确」。我认为这些做法有些过火了。美剧《守望者》从美苏冷战转向了种族矛盾,《猎魔人》中的世界也要添加黑皮肤的精灵。虽然黑人元素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呼吁大众能够消除种族歧视也是正确的观念,但刻意增加黑人元素,将原著历史背景进行魔改,这类作品必定会遭受原著党们的愤怒。
国内这些年也出现了黑人问题,大量的非法移民涌入中国,这类黑人普遍素质低下,加剧了人们对于黑人的排斥。「尼哥」,这一从过去对黑人轻蔑的称呼,成为了网友对于黑人的「统称」。似乎不论是黑人还是白人,在他们眼中黄种人才是最好欺负的人种。在种族问题中,人们讨论的只有白人与黑人,黄种人只是后来才存在的元素。虽然唐人街遍布世界各地,一些中式餐厅的非正宗中餐也吸引了许多当地人,但黄种人的地位似乎并没有什么提升。不论是否是因为政治或者文化因素,「黄祸论」到现在依然存在于欧美地区部分人的观念中……一场肺炎疫情,欧美一些媒体和个人对于中国的歧视言论就暴露了出来。什么时候在好莱坞电影中人们能深刻讨论一下对黄种人的歧视问题,或许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吧。